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年第4期332-33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编号:2023ZY3007)。
摘 要:目的 观察囊肿型痤疮患者应用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2例囊肿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6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组给予化痰逐瘀健脾方(药物组成:海藻25 g、陈皮20 g、茯苓20 g、半夏15 g、昆布15 g、皂角刺15 g、金银花20 g、连翘20 g、玄参15 g、浙贝母15 g、当归15 g、赤芍15 g、三棱10 g和莪术10 g),水煎300 mL,温服,每日2次,每次150 mL。研究组增加火针,1次/周,于周一进行。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96.72%)高于基础组有效率(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情况、皮损数量、皮损颜色及肿硬程度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经皮水分散失(TEWL)、皮肤红斑情况(α值)和黏脱蛋白质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白细胞介素-1(IL-1)、IL-4、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基础组(P<0.05);干扰素-γ(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化痰逐瘀健脾方联合火针能够有效地减轻囊肿型痤疮患者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关 键 词:化痰逐瘀解毒方 火针 囊肿型痤疮 皮肤屏障功能 炎性因子
分 类 号:R758.73[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8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