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肖宛直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8期43-49,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比较与汇通研究”(16ZDA097);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9YJSB029)。
摘 要:巴迪欧的主体理论是吸收了阿尔都塞政治主体中“力与位的辩证法”的事件性结构和萨特的“虚无”实存的绝对性观念的理论成果。巴迪欧通过将绝对的“空”之本体置入力与位的辩证结构中,揭示了事件主体的存在机制,呈现出身体主体的生成原则,阐明有限主体在真理的类性延展中呈现出绝对身体的实存样态。通过回到康德绝对主体的有限性,巴迪欧尝试解构阿尔都塞的非辩证的二元结构和萨特的非反思的否定虚无所内置的黑格尔的哲学逻辑,展现出有限主体的内在无限性意蕴。由此,他意在阐明异质于黑格尔同一性逻辑的断裂性逻辑,阐明无产阶级这一历史性“非在”的实在性何以可能的关键问题。这种对有限主体的内在无限性觉解,不仅是巴迪欧对阿尔都塞“政治主体”和萨特“历史主体”的双重改造,更凸显出他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进行主体性抉择后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推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