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施鑫 蒋志伟 Shi Xin;Jiang Zhiwei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
出 处:《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
基 金:2023年度重庆市语言文字重点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新型犯罪隐语语汇分析与识别机制研究》(yyk23103);2019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研究》(2019YBFX028)研究成果。
摘 要:犯罪隐语是犯罪分子用来隐藏真实意图和行动计划的手段,具备隐蔽性、多义性、变化性等特点。现阶段,新型网络犯罪隐语识别主要面临犯罪技术治理不均衡性、语言学方法应用不足以及犯罪治理与人权保护冲突三大困境。对此,实践中应以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基础,建立多层次、跨专业、跨文化的语言分析技术,同时要保障公民隐私安全、言论自由,明确数据保护和数据使用的法律规范,强化跨国犯罪治理中的犯罪隐语识别规范,逐步探索完善犯罪隐语识别的制度体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