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顺真[1] 谢敏[1] Shun Zhen;Xie Min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7期20-27,共8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2020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重大)“陈那、法称因明量论原典汉语疏释与研究系列”,项目批准号:20VJXT011。
摘 要:“佛教中国化”不仅是过去之已然、当下之必然,亦是未来之应然。不言而喻,其为百余年来中国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在佛教史研究向度的一大难点与重点课题。相关性的历史个案分析与系统展开,已经在学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其理论建构框架本始性的出发点确然尚待进一步深化,原因在于,其直接关乎是否能够将相关研究从一般佛教史、佛教思想史提升到佛教哲学乃至佛教知识论与逻辑学层面的深度拓展。就此,本文从“自我与他者”“圣言与二量”入手,提出几点基于佛教哲学与佛教知识论双重视域的理解与思考,并期对这一研究论域所关基底性问题的探讨真正有所推动,其核心归结在于从“化中国”到“中国化”之必然历史进程这一特殊的沉思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