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天虹 Li Tianhong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出 处:《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3期112-124,共13页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荆州胡家草场12号西汉墓出土简牍整理与研究”(20&ZD2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根据秦汉简牍和考古出土实物,战国中晚期至两汉有三组拘束类刑具,即枸椟欙杕、钳钛和“盗械”桎杽。前两组主要施于从事杂役的徒隶,盗械主要用于拘押或移送犯人。枸椟欙杕仅见于秦简,有从木制到铁制的转变。改以铁制后,与钳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枸椟与足杕、颈钳有别,很可能施于手。铁制欙杕大概对应出土实物中的脚镣形刑具,指连接两足环的链条。就铁制刑具而言,战国秦代流行廿形钳和形杕,主要作为徒隶的身份标识或惩罚措施;本以木制故字从“木”,改以铁制后仍用“杕”字记录。西汉早期已流行圆形钳,并出现钳翘;钛为单独施用于左、右足的环,链条消失,“杕”字被“釱”字取代。这种变化与文帝刑制改革、钳钛正式入刑密切相关。从用字、形制、性质看均可以把“秋”视作“釱”的前身。盗械使用“桎杽”而不是之前通常认为的“桎梏”。秦汉轻的形制还有待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