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佩慧
机构地区:[1]云霄县医院,福建漳州363300
出 处:《基层医学论坛》2024年第26期71-73,共3页
摘 要:目的探析D-二聚体(D-dimer,D-D)、凝血四项检测在孕妇妊娠期预防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云霄县医院收治的8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早期(孕8~12周)16名、妊娠中期(孕13~27周)24名、妊娠晚期(孕28~42周)48名,对所有孕妇予以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对不同妊娠时期孕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妊娠晚期48名孕妇按照D-D、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为2组,即高凝组(20名,D-D>200μg/L,PT<10 s,APTT<30 s,TT<10 s,FIB>4 g/L)和低凝组(28名,D-D≤200μg/L,PT≥10 s,APTT≥30 s,TT≥10 s,FIB≤4 g/L),对比2组孕妇妊娠期血栓发生率。结果不同妊娠期孕妇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的增加,孕妇的PT、APTT水平逐渐下降,而D-D、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高凝组血栓发生率高于低凝组(3.57%<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孕妇进行D-D、凝血四项检测,可以发现孕妇妊娠过程中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一状态有利于孕妇分娩后能迅速止血,也是诱发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应通过D-D、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全面评估孕妇凝血功能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预防血栓的发生,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