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凝血四项检测在孕妇妊娠期预防血栓中的应用观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佩慧 

机构地区:[1]云霄县医院,福建漳州363300

出  处:《基层医学论坛》2024年第26期71-73,共3页

摘  要:目的探析D-二聚体(D-dimer,D-D)、凝血四项检测在孕妇妊娠期预防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云霄县医院收治的8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早期(孕8~12周)16名、妊娠中期(孕13~27周)24名、妊娠晚期(孕28~42周)48名,对所有孕妇予以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对不同妊娠时期孕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将妊娠晚期48名孕妇按照D-D、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为2组,即高凝组(20名,D-D>200μg/L,PT<10 s,APTT<30 s,TT<10 s,FIB>4 g/L)和低凝组(28名,D-D≤200μg/L,PT≥10 s,APTT≥30 s,TT≥10 s,FIB≤4 g/L),对比2组孕妇妊娠期血栓发生率。结果不同妊娠期孕妇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的增加,孕妇的PT、APTT水平逐渐下降,而D-D、FI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高凝组血栓发生率高于低凝组(3.57%<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孕妇进行D-D、凝血四项检测,可以发现孕妇妊娠过程中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一状态有利于孕妇分娩后能迅速止血,也是诱发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应通过D-D、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全面评估孕妇凝血功能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预防血栓的发生,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关 键 词:凝血四项 D-二聚体 孕妇 妊娠期 

分 类 号:R446.1[医药卫生—诊断学] R714[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