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员俊雅 YUAN Junya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年第4期52-60,共9页Marxist Philosophy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创新工程A类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ZXSCXA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主要表现在《普法战纪》对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报道、《西国近事汇编》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报道、《万国公报》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状况的报道、《富国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介绍等方面。它具有七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从翻译的语言使用角度讲,它体现着一种中国化特征。第二,1882年基本上可以视为1900年之前中国人认识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水岭。第三,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做细致的区分,均将其视为新学的一部分引入。第四,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多地认为它是强调“均富”的学说。第五,对欧洲工人运动的报道,表明中国先进分子对欧洲无产阶级力量的逐渐重视。第六,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歪曲而不准确的。第七,早期相关报道及文献背后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逻辑。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促成了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萌芽。其次,为中国后来先进分子转向俄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最后,中国人传统的理想社会模型开始发生变化。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