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新华文摘》2024年第16期158-158,共1页
摘 要:牛子牛在《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主观逻辑”与“客观逻辑”两条进路之间的争论。马克思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的主体性原则,另一方面也强调那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规律和社会规律。如何说明这两种立场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可能在二者之间做出一种融贯的调和,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同时,这一问题在形式上又类似于社会学中反复争论的“主体与结构”问题,而马克思本人的理论也经常以一种社会学的面貌介人到后一种争论之中。
关 键 词:客观逻辑 主观逻辑 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康德式 人的意志 社会学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A81[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0.1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