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黎鹏 Liu Lipeng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 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48-58,共11页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摘 要:后工人主义在美学与政治主体结合方面有着创新,比佛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激进的代表之一。通过后工人主义思想以及德勒兹和加塔利等人的理念,比佛试图在当代符号资本主义语境中重构集体主体化进程。为了抵抗符号资本主义在语言与感性层面破坏集体主体化进程困境,他以诗的治疗来重新激活政治行动所需的“结合式”语言与身体、以美学式解放的方式倡导劳动者主体性的发展要从资本逻辑中逃逸出来。他的理论构造体现出了后工人主义革命的内在化、美学化的倾向。这是由于比佛颠倒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从而错置了美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基础的关系。因此,他无法寻找到资本社会内部的否定性空间,只能将符号资本主义社会神秘化、将语言革命和友谊的作用夸大化,最终遮蔽了符号资本主义依旧存在的内在矛盾和革命动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