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门、三阴交腧穴演变探析穴位配伍治疗不寐机理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廖凌鑫 刘薪雨 诸毅晖[1]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610075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885);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XSGG2018012)。

摘  要:腧穴的演变过程能够重现腧穴理论的发展脉络,本文通过分析神门、三阴交的穴名、位置、主治范围的演变,发现心经原穴经历了从大陵到兑骨再到神门的变化,其位置从“掌后两骨之间”变为“掌后兑骨之端”,主治范围从“心疟病”扩大到能治疗诸多心系疾病和神志疾病;三阴交在腧穴演变过程中与“足太阴”穴融合,位置从“内踝上八寸”变为“内踝上三寸”,成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主治范围也从局部痛证扩大到肝、脾、肾三脏疾病。神门与三阴交配伍治疗不寐在穴名、位置、主治方面都有较高的契合度,形成了三阴交健脾养营、滋养肝肾,神门调血宁心、安神助眠的协同效应,是针灸临床治疗不寐的常用穴位配伍。

关 键 词:腧穴演变 神门 三阴交 不寐 

分 类 号:R245.9[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