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佳玲 Zhang Jialing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80-103,共24页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摘 要:面对十九世纪初德国乃至欧洲支离破碎的状况,弗·施莱格尔希望构建一种统一的文学政治愿景,其《古今文学史》既是这一愿景的呈现形式,也是达成该愿景的手段。在《古今文学史》中,弗·施莱格尔意图构造一种动态的文学文化交流模式,渴望重新整合欧洲精神,修正由法国普世文明所主导的文化政治秩序。在此过程中,以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扮演着关键角色。凭借它所代表的原初统一性,印度既是需要重新寻回的“失落的起源”,也是批判欧洲现代性分裂的对照物,同时,基于“印度-日耳曼”的精神亲缘关系,它还服务于德意志民族身份的确认与德国在欧洲秩序中主导地位的塑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