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49 [3]British Antarctic Survey,Cambridge,CB30ET,United Kingdom [4]Department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Ecosystem Science,Lund University,Lund 22362,Sweden [5]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华321004 [6]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珠海519082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9期2762-2782,共2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23YFF0805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88101、42075047、31870462);瑞典FORMAS项目(2020-02267);Crafoord基金项目(20220564);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资助。
摘 要:陆地植被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既是气候变化最鲜明的反应和标志之一,又通过能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对气候系统内部产生重要的反馈.为了定量且机理性地研究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双向反馈,植被模型得以迅速发展.植被模型以植物功能型的生态生理限定性为理论基础,通过将植被按照植物功能型及其关联的环境因子归并到生物群区,模拟它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和演替,并进而深入探究陆地碳循环过程.本文回顾植被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在统计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静态植被模型只能模拟植被与气候背景达到平衡状态下的分布特征,而全球动态植被模型(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能模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瞬时响应和长期动态变化,并可耦合于地球系统模式中模拟大气-海洋-陆地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系统的变化.目前DGVMs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模拟不同时空尺度陆表植被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以及估算陆地碳水通量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未来植被模型可围绕植被模式层级、古植被瞬变模拟、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机器学习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