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视角下“网红村”的符号构建路径研究——以桂东南“网红村”福绵十丈村为例  被引量:1

Symbol Construction Pathway of“Internet Celebrity Villag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Sociology:a Case Study of Shizhang Village,Fumian District in South-easter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露 黄凯悦 王易萍[1] HUANG Lou;HUANG Kaiyue;WANG Yiping

机构地区:[1]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出  处:《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41-55,共15页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玉林市社科智库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红村’的景观生产与呈现研究——以桂东南‘网红村’福绵十丈村为例”(ylsskl202303);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文化符号在短视频传播中的输出范式与路径研究”(2021KY0575)。

摘  要:“网红村”是新媒体环境下顺应网红文化和媒介消费特性,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出的农文旅融合流行样态。基于景观社会理论视角,运用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文本分析对桂东南“网红村”福绵十丈村的研究发现:十丈村“网红化”符号构建路径是通过物质造景、行为造景和媒介造景3个维度共同完成的,在迎合媒介消费中其符号呈现出叠加、利用和塑造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景观符号的动态调整可归纳为横向外在表征符号丰富和纵向内在精神符号延伸两种关系。但物质造景过度迎合消费文化的符号叠加,行为造景在地化程度低的符号利用,媒介造景陷入流量控制的符号塑造都会影响其热度的持续。因此,物质造景应注重乡村内在特质与流行文化的融合,挖掘乡村空间的深度价值;行为造景的符号利用要加强在地化程度,带动本土文化回归;媒介造景要避免陷入流量控制,输出健康的乡村形象和乡村旅游消费观念。

关 键 词:景观社会 “网红村” 符号 乡村振兴 物质造景 行为造景 媒介造景 

分 类 号:F592.7[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327[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