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赖隹文 Lai Zhuiwen
机构地区:[1]汕头大学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 [2]海南大学法学院
出 处:《海峡法学》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Cross-Strait Leg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犯罪附随后果的合宪性控制研究”(项目编号:23XFX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寻衅滋事罪适用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项目编号:20YJC820051)。
摘 要:既要保护未成年被害人也要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表达,属于对双向保护原则的形式化解读,并未准确把握双向保护原则的实质内涵。“保护”并不是大而化之的抽象叙述,而是紧扣具体场景的利益抉择。保障被告人权利本属现代刑事司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基于限制国家刑罚权与保护公民权的当然逻辑推演。双向保护原则中的保护未成年被告人也契合此种含义,只不过是特别增加了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矫正需求。但双向保护原则的涵义不止于此,在兼顾二者的基础上,向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倾斜式保护,将未成年被害人放置于优先序位,才是双向保护原则的本质内涵。双向保护并非同等保护或等置保护,而是倾斜保护。从等置到倾斜的认识深入,既有利于澄清双向保护原则的本来面貌,也有利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质正义的实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5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