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文远[1] Qi Wenyuan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 处:《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3期81-92,共12页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摘 要:近年来,我国轻罪与微罪数量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的快速增长标志着轻罪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轻罪扩张与传统重罪治理模式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凸显,学界就刑法在犯罪治理中的应然走向陷入了积极刑法观和消极刑法观的论战。实际上两种刑法观均有局限,且停留于观念层面的争论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犯罪化将是难以逆转的基本趋势,因为民众对民生和安全的渴望要求刑法作出回应,防范日益增多的新型风险需要刑法有所作为,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情势要求刑法拓展调整范围,社会治理法治化程度的提升吁求刑法降低入罪门槛。在这种背景下,务实的态度不是纠结于积极刑法观与消极刑法观的纷争,而是直面现实,通过犯罪分层治理化解因犯罪圈扩容而伴生的负面影响。犯罪分层治理既是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应然要求,也是国际社会较为普遍的做法。中国刑法学应该直面立法和司法现状,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找犯罪治理新路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