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央边政机构的转型争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新华文摘》2024年第17期162-162,共1页

摘  要:杨思机在《学术研究》2024年第5期撰文指出,清朝对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分而治之,至18世纪形成理藩院和将军、都统、大臣两大系统。随着藩部“内地化”的历史演进,为了应对列强侵略,晚清政府主动撤藩建省,谋求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理藩院逐渐削减职能。1906年11月,清政府开启中央官制改革,将理藩院改为理藩部。由于新旧观念对立和矛盾交织,终清之世,理藩部官制都未能完成厘定。藩部广阔遥远,差异甚大。封禁、隔离、转咨产生守旧、贻误、耗时等弊,无法应付外来侵略和急切推动新政的综合要求。1911年后,北京临时政府取消理藩部,于内务部下设蒙藏事宜处,后改为蒙藏局、蒙藏院。

关 键 词:理藩院 北京临时政府 外来侵略 列强侵略 晚清政府 蒙藏院 内地化 《学术研究》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