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红梅 Zhao Hongmei
出 处:《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177);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20VGB005);2024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项目(2024-GMB-018);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2007147)。
摘 要:“高句丽”之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郡条的高句丽县。汉晋之际,“高句丽”一词同时具有县名、政权名、古族名三重含义。作为地名的“高句丽”是汉晋时期同名不同地的县级行政建置,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地点。先后与三个“高句丽县”同时并存的“高句丽政权”是高氏高句丽。见于中国十二部正史的《高句丽传》《高句骊传》《高丽传》与朝鲜史籍《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表述的差异,展示出中外汉文典籍关于高句丽政权不同的历史书写,根源在于史观上的差别。梳理“高句丽”的多重涵义,旨在说明汉唐之际,无论写作“高句丽”“高句骊”“句骊”,抑或“高丽”均与高氏高句丽相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