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廣佳
机构地区:[1]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
出 处:《中国经学》2024年第1期36-36,共1页
摘 要:《公羊傳》桓公二年有“器之與人,非有即爾”一説,通行諸本皆然。清代學者對於“非有即爾”看法有二。其所爭者,不過傳文“有”“即”倒置與否耳。王引之以爲傳文有訛,應當改作“非即有爾”。其立論本於何休,何氏注“非有即爾”曰:“即,就也,若曰取彼器與此人異國物。凡人取異國物,非就有。取之者,皆持以歸爲有,爲後不可分明,故正其本名。”又注“至乎地之與人,則不然”曰:“凡取地,皆就有之,與器異也。”王引之攷此二者,篤定傳文有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7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