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孟现玉 Meng Xianyu
机构地区:[1]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201701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6-63,共8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就业促进的法律实现”(项目编号:2022CFX027);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数字时代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4XQN11)。
摘 要: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除了驱动生产力成长外,还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就业形成挑战。目前就人工智能能否以及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力市场形成了“替代理论”与“补偿理论”的二分法图景。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替代效应较之补偿效应将更为明显。在风险社会中,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风险具有非线性的变化发展与不断变动性,其对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有所侵害,需要公权力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从关注“不平等”转向“不安全”,社会政策也需从消极防御到积极应对。以此检视与省思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制,存在着一定的实践挑战,包括失业保障制度差序治理之局限性、劳动保护规制之限制和职业培训成效之不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转向积极促进的治理理念、以劳动市场风险与保障需求性为核心扩张失业保障资源供给并补足失业待遇社会给付竞合规则、完善劳动保护规制和提升职业培训成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8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