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出 处:《现代出版》2024年第9期53-67,共15页Modern Publishing
摘 要:在算法、算力、数据三要素的支持下,人工智能获取知识的能力已经超过人类,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对人类知识的影响。什么是知识?柏拉图的经典定义“得到证成的真信念”正在被人工智能动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生产知识,使得人类难以对知识的精确性进行验证,进而冲击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确定性,建立在“拟真”之上的知识随之成为“幻象”。人类知识生成是诸因素互动中的多样性呈现,整体意义上可以提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知识来源:理性和信仰。人工智能已经部分地独处于人类思维领域以外,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知识的第三种来源。从知识类别来讲,人类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人类语言表达不可能或者不充分的领域。人工智能在直接面对现实进行深度学习时,能够获取人类理性思维以外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它可以完全脱离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成为新的知识类别。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在人类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中介形式。作为“他者”的人工智能,消解了知识的真实性,改写了知识生产、传播的逻辑和秩序。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