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刚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350007 [2]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学系,中国台湾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8期77-130,共54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1978年台美断交,翌年“美丽岛事件”爆发,国民党内外交困,“台独”势头明显看涨。同时,大众消费主义社会俗艳登场,在欢快柔佞之中,与分离主义一道无声扼杀了1970年代从“保钓”到新诗论战再到乡土文学论战一路艰难育出的进步之苗。在这个新形势挑战下,陈映真偏逢“‘文革’真相”所导致的精神危机。本文试图知人论事,勾勒陈映真在“后‘文革’”与“后美丽岛”的双重语境下直面挑战与危机,为思想寻找出路的颠踬足迹。陈映真思想重整的范围宏大,包括了社会与文艺、人民、宗教、大众消费社会、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等重要范畴。1984年下半开始筹划的一个全新的、结合摄影与报告文学的事业──《人间》杂志,即此一思想重整计划的一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直至1987年顷的1980年代,是陈映真思想最包容进取但同时也充满张力的一个时期,展现了重要的且不乏内在矛盾张力的思想探索。1987年的解严与所谓“自由化”所导致的分离主义自由化,构成了对陈映真的新一波严峻考验,使他在完成了小说《赵南栋》之后,长达十二年停止创作,并展开了1990年代对中国台湾社会的“社会性质论”的探索等议题……本文旨在勾勒陈映真从1979年到1987年面对危机的真诚而艰难的思想努力,重新评估当代中国台湾流行的以1987年解严为历史叙事起点的“进步史观”,并邀请两岸读者共同探讨这一努力对吾人而言的今日思想与精神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