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昌南 Zou Changnan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13期107-110,共4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透纳灾难题材画的崇高美学及其现代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X24_2425。
摘 要:目的:文章探讨透纳灾难题材作品中崇高特征与现代化及审美现代性的关系,以充分理解其在现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方法:运用现代性理论与崇高美学理论,结合透纳中、晚期作品,以及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主义模型,从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两个维度切入,系统分析透纳灾难题材画崇高特征所体现的现代性。结果:一方面,透纳中、晚期的灾难题材画通过“模糊”“无形式”等手段塑造的崇高特征,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透纳也觉察到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潜在环境危机,并在创作中予以揭示。另一方面,透纳在塑造崇高特征的同时,画作中对传统的断裂、对现时性的关注以及对风格抽象化进程中所暗含的艺术自律的朦胧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审美现代性的特征。此外,借助罗莎琳·克劳斯的现代主义模型,可以将透纳与克劳斯视角下现代主义源头的罗斯金连接起来,佐证透纳现代主义先行者的地位。结论:透纳敏锐地感知到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发展,将现代性意识融入崇高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呈现出无形式、抽象等现代特征。文章旨在理解透纳作品中的现代性,超越传统艺术史分期,为全面审视现代艺术发展及审美现代性演变提供新视角,明确透纳作为现代艺术重要推动者的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