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芊憓 Li Qianhui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13期191-193,202,共4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健康信息传播提供了渠道,但与此同时,大量伪健康信息夹杂其中。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伪健康信息日益泛滥,成为阻碍健康传播的负面因素。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社交媒体伪健康信息传播的成因、特征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方法:文章以微信平台为例,从“强关系”传播环境、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强需求以及账号的利益驱使三个方面剖析伪健康信息传播成因,从传播策略、传播形态及传播对象三个角度归纳伪健康信息在微信平台上的传播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伪健康信息的传播对用户健康、信息传播秩序以及专业媒体与政府公信力的危害,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治理伪健康信息的策略。结果:治理伪健康信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而搭建起“专家、媒体、公众”多元互动对话机制,促进社会各成员在健康信息方面协调互动。专业人士要及时发声增强话语权;传播方要增强媒体责任意识,发挥求证作用;平台方要完善信息监管与辟谣机制;接收方要提升健康素养与鉴别能力。结论:在微信平台这一“熟人社区”,伪健康信息的危害尤为显著。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参与,通过综合施策,有效治理伪健康信息,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1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