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雨星 Wu Yuxing
机构地区:[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0
出 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0-19,共10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研究基地委托课题“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2023X37);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发展重要论述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研究”(FJ2023BF001)。
摘 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三农”现代化的新话语表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三农”现代化的探索历经了从“农业现代化(近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前者更侧重于“农业”的现代化,后者则内含“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的全面现代化。前后转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现代化的认识定位与实践重点转移,从现代化(近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定位转变,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现代化到“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历史方位转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方略转变,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转变。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三农”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掌握其中的“变”与“不变”,启发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 农业现代化(近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分 类 号:D422.6[政治法律—政治学] F320[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