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家国同构的文化基底、显著特征与涵养路径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Family-Country Isomorph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亚雄 王涛 Yang Yaxiong;Wang Tao

机构地区:[1]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2]兰州理工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甘肃兰州730050

出  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甘肃省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般项目“甘肃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2023-YJXM-16)。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家国同构的演变呈现出从“家”到“国”的纵式发展图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产生了积极作用。家国同构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壤,在社会结构方面呈现出家庭、民族、国家、天下层级间的递进关系。知行合一性、对共同体意识的强化性和文化认同性是家国同构的显著特征。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匡清旧义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价值理念从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维度,探寻新时代家国同构的涵养路径仍是必要之举,能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关 键 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家国同构 文化基底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