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善玲[1,2] WEI Shan-ling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黑龙江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留学报国:抗战时期的出国留学与教育反哺研究”(22FJKB010)。
摘 要: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在互设奖学金、互派教授、互赠图书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合作,互助、交换与交流成为战时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典型特征。不过,当时的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呈现出外国积极主动而中国被动响应的特征,且政府干预较多、政治色彩浓厚,纯粹的高校之间的合作则显得较为薄弱。尽管如此,各国间的互助合作,不仅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文化、学术的交流,客观上也推动了战争的尽快结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