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晨曦[1]
机构地区:[1]中北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钢琴艺术》2024年第8期35-38,44,共5页Piano Artistry
摘 要:《礼记·乐礼》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通感”(Synaesthesia)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德国心理语言学派一“在个人心理过程中感性的印象是产生这种心理过程的客观因素,这种印象不断重复,彼此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不难看出,“通感”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钱钟书先生在1962年提出:“通感就是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中,主体各种感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之间相互沟通而产生某种相似或相通感受的一种心理现象。”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等感官,便会出现相对应的感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