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春芳[1] Gu Chunfa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四川戏剧》2024年第8期4-10,共7页Sichuan Drama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及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ZD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契诃夫写于1887年的剧本《伊凡诺夫》,是一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作品。在剧中,以“软体动物”伊凡诺夫的死,揭下19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矫饰的面具,宣布了“多余的人”应该退出历史和文学的舞台,同时为自己灵魂世界的“病症”作出了深刻的诊断。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分析了剧中的里沃夫医生,这位扮演替代上帝的“审判者”的医生形象,实际上是一个有着自圣倾向的热衷于写匿名信的狭隘的“正义者”,在他身上,契诃夫反思了只爱抽象的人类不爱具体的人的那些自诩启蒙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借助伊凡诺夫和里沃夫两个形象,契诃夫思考了即将到来的工业时代生态和人性的双重危机,更借由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批判引出自己未来剧作的一条主线,那就是“道德何为”以及“如何重建自然、文化和人性平衡”的问题。“正义者”形象的阐释,对于我们研究契诃夫的现代戏剧思想和创作技法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13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