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2]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年第8期54-62,共9页History Teaching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课题“汉晋时期东北郡县研究”(项目编号:20VGBOO5);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大专项“新发现周秦汉唐西北民族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VMZ006);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环境史视阈中汉代‘北边’社会区域共同体意识形成研究”(项目编号:CX202408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两汉“实边”政策有所嬗变,西汉以“徙民实边”“夷夏之防”经营“北边”;东汉则采取“诏囚”“占著”与“抚接夷狄”的人口新政。两汉之际气候冷干化且自然灾害频发,在上述转变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生态驱动作用。东汉“北边”人口结构的质变对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西汉“北边”多“民俗质木”,东汉“北边”各民族则孕育出“剽悍”“强勇”的共同社会风习,客观上推动了超越政权存在的民族“三交”。汉末各民族“错居”“杂处”,初步造就“北边”社会的区域共同体意识,为魏晋时期民族交融高潮的到来奠定心理基础。生态环境变迁对汉代“北边”人口政策的影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过程中所起作用值得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