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记忆建构:羊皮筏子的媒介实践  

The Construction of Yellow River Cultural Memory:The Media Practice of Sheepskin Raf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新民[1] 汪思梦 Chen Xinmin;Wang Simeng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摘  要:伴随着记忆理论中媒介向度的凸显,媒介成为记忆书写的方式之一。羊皮筏子不仅仅是西北地区特色的交通媒介和地域符号,更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将羊皮筏子这一媒介放在黄河文化记忆研究的中心地位予以考察。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曾发挥重要水运价值的羊皮筏子,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其媒介角色发生嬗变,不但超越了物质技术意义上的交通媒介,而且成为中介各种交往关系、连接时空的记忆媒介。在媒介化实践中,羊皮筏子书写着黄河文化的记忆谱系,主要生成了文化记忆、回忆叙事、仪式记忆与空间记忆四种记忆资源,并搭建起“媒介—地方认同—文化延续”的记忆框架。

关 键 词:羊皮筏子 黄河文化 媒介实践 文化记忆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