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对话:契诃夫作品在中国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诠释  

A Dialogue Across Time and Space:The Ideological,Artistic,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ekhov’s Works in Chin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艳秋 Zhao Yanqiu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  处:《粤海风》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

摘  要:自1907年《黑衣教士》首次从日文转译到中国以来,契诃夫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已经有一百余年,这期间经历了中国学者对其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解读与诠释。本文希望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爬梳,从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三个维度探讨契诃夫作品在中国诠释的演变历程。从思想性来看,契诃夫的作品最初被解读为具有悲观主义色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学者逐渐认识到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怀。艺术性维度上,对契诃夫作品的阐述经历了由写实主义到抒情主义,最终向现代主义演变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为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激发了中国文学观念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革新。文化性方面,契诃夫的创作在中国经历了从异质他者到文化桥梁的转变,继而成为中国文学精神家园的一部分,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学的多元发展。

关 键 词:契诃夫 思想性 艺术性 文化性 

分 类 号:I512.06[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