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沈之争”的另类解决方案——钮少雅《格正牡丹亭》考论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to the“Debate Between Tang Xianzu and Shen Jing”:A Study on Niu Shaoya's The Retionality of Art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Peony Pavilion(Gezhengmudan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宁[1] Wang Ning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24年第5期73-85,共13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戏曲史(江苏卷)”(项目编号19ZD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格正牡丹亭》因应“汤沈之争”而出现,约完成于钮氏五十二至五十六岁之间。它采用集曲代替正曲等七种方法,共修正一百六十个原作曲牌。钮氏遵循“一字不易”的存真原则,采用“以乐就词”的格正策略,大量使用集曲,以“回护”方式解决原作曲词的违律问题,为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走向舞台铺平了道路。钮氏是明清曲家当中少见的热衷集曲的一位,对集曲造诣颇深。其格正之贡献不仅在剧场,为《牡丹亭》原本的“乐化”扫清了障碍;而且在理论方面,其“以乐就词”的格正策略极大地扩张了昆曲音乐的表现力,为“汤沈之争”提供了一个词乐两全、文律双美的解决路径。

关 键 词:“汤沈之争” 《牡丹亭》 《格正牡丹亭》 钮少雅 《九宫正始》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