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武汉430079
出 处:《骨科》2024年第5期461-464,共4页ORTHOPAEDICS
基 金:武汉市中医药科研项目(WZ22C09)。
摘 要:目的探讨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我院诊治的21例闭合性后Pilon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2.8岁(范围28~55岁);左踝9例,右踝12例;KlammerⅡ型12例,Ⅲ型9例。病人均采用俯卧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6±3.5)个月,手术时间为(125.4±15.8)min(110~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7±46.2)m L(50~180 m L),骨折愈合时间为(13.8±2.1)周(11~18周)。末次随访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优17例,可4例。踝关节结构正常,对位对线正常。2例术后出现足底麻木感,考虑胫神经牵拉刺激反应,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2例出现长屈肌轻度挛缩,其余病人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1.5分(85~98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良后内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后踝内外侧及内踝骨折并复位,可直视下处理塌陷的关节面及Die-punch骨块,软组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