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野中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道路选择——从“欧洲中心论”疑云谈起  

Theoretical Basis and Path Selection of Modernization in Marx's Perspective:Starting from the Mystery of“Eurocentrism”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兴辉 Wang Xinghu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出  处:《理论月刊》2024年第9期37-45,共9页Theory Monthl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研究”(23YJC710089);校级科研专项“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西现代化比较研究”(校20240010)。

摘  要:在对殖民主义的论述中,马克思站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立场上批判了东方社会的经济结构。从东西方对立的视角看,这貌似有欧洲中心论的嫌疑,但其背后存在着既定的理论指向,即立足于生产方式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社会结构。在这个理论旨趣之外,从世界历史理论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看,马克思是明确否定和批判欧洲中心论的。破除欧洲中心论的幻象后,马克思立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动力系统分析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进程:现代化的基础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形式和选择则在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形态。这一理论为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表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这样一种现代化理论,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要将本国国情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相结合,建构具有自身主体性的现代化体系,使现代化真正服务于本国和世界的发展。

关 键 词:欧洲中心论 现代化理论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中国式现代化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0[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