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新美学——孙少平劳动观转变中的主体确认与美德传承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予蕗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10期134-139,共6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并非一成不变的理想形象,其劳动观同样经历了从充满“青春激情”到学会“面对现实”的转变,表现出不同社会场域内个人价值的丰富内涵。孙少平在黄原劳动的感受与体悟使其主动改变自己的工作性质,劳动在煤矿的公有制之下成为主体“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语)的印证,使他葆有美德的同时,在劳动共同体之中得到真正的充实与自由。孙少平在煤矿的劳动是马克思非异化劳动与中国传统乡土道德的结合,揭示出改革的多元面向,为改革时期的底层知识青年提供了一种极富意义的选择。“回到煤矿”作为路遥自觉的不依赖现实制度的坚守,表达着属于他的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指引我们反思何为真正的个人价值。

关 键 词:《平凡的世界》 劳动 工业化 主体确认 美德 

分 类 号:I207.4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