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包炜杰 BAO Weijie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毛泽东研究》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CKS016)。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厘清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置于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中考察,至少有三个基本命题有待进一步阐释:其一,基于唯物史观考察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基本判断。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视生产”理论的进一步探索,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其二,新质生产力从静态要素层面与动态技术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观点,又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规律内在契合。其三,对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解应突破既有生产关系“三分法”的框架,需从“制度—体制”等广义角度展开;与此同时,新型生产关系内在规定新质生产力摆脱“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还原为“社会生产力”,从而合力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 键 词:唯物史观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型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
分 类 号:B0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F014.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