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明北京钟鼓楼、中心阁、中心台变迁原因及意义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石子 李子木 马全宝[1] 

机构地区:[1]北京建筑大学

出  处:《建筑》2024年第9期106-109,共4页

摘  要:一、元代北京钟鼓楼、中心阁的建设发展(一)元大都中心台与中心阁位置探析历史上元大都是存在中心台与中心阁的,《析津志辑佚》载:“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台,实都中东、南、西、北四方之中也。”由此可知中心台为元大都正中心位置,经过城市中轴线。十三世纪中叶,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将此处辟为专供皇帝赏乐的“后苑”,将原有小丘改称“青山”。明永乐年间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积在原北苑青山与延春阁,最终将此山增高增大为五峰并列的规模,景山由此成型。

关 键 词:元世祖忽必烈 元大都 城市中轴线 明永乐 筒子河 变迁原因 

分 类 号:TU-092[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