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卫·林奇的梦魇创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刚[1] 张颖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出  处:《今古文创》2024年第38期70-73,共4页

摘  要:电影深藏着观众现实欲求之物,同时呈现出导演思想的投射。克里斯蒂安·麦茨以“想象的能指”的概念来指称电影,创立了第二电影符号学,认为电影能指依靠视听幻觉在无意识层面呈现。作为好莱坞“梦魇制造者”,大卫·林奇的焦虑型人格是无意识电影的灵感来源,其作品的人物刻画、故事整体走向具有强烈的心理色彩与个人特征。精神分析视阈下对大卫·林奇生活与执导电影作品作关联性分析,论述童年、创伤、梦境对其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旨在深层次理解林奇的创作动机和主题,探索其电影梦魇创作的奥秘,电影创作特征在精神分析统一性问题上给出了哲学意义“我是谁”的隐性答案。

关 键 词:大卫·林奇 精神分析 无意识 

分 类 号:J90[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