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一昕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100875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9期178-190,共13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曹禺生前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剧本和最后一部剧本均为改译剧,改译和创作共同构成了曹禺话剧生涯的两个重要面向。但长期以来,曹禺研究存在重创作、轻改译的现象,学界对于曹禺作为“翻译家”的这一面向缺乏足够的重视。曹禺的改译剧不是单纯的文学翻译,而是现代中国具有范式意义的“翻译文学”,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他的戏剧观念与多部经典话剧的生成。本文通过对曹禺改译活动的历史爬梳与现存译本详析,重点探究曹禺翻译行为背后的诗学思想与文化品格,及其如何在他的话剧创作中转化为具有先锋性的文艺资源和精神资源,以此呈现曹禺作为“戏剧人”的丰富性,并透视“改译”之于中国话剧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效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