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延续的文物建筑适应性再生实践——成都金牛宾馆银杏庄的修缮设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付涌[1] 周利峰 

机构地区:[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10

出  处:《四川建筑》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Sichuan Architecture

摘  要:“对仍保持原有功能,特别是这些功能已经成为其价值组成部分的文物古迹,应鼓励和延续原有的使用方式”[4]。坐落于四川省金牛宾馆内的银杏庄,自1957年建成起,一直作为当地重要的政务接待基地,国内、外领导人造访成都时均有在此下榻的经历,见证过许多重要的历史场景,于2013年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伴随着接待需求的不断变化,银杏庄历经过多次改扩建装修,其风貌和格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文物价值造成了较大影响。以2022年成都大运会的召开为契机,银杏庄迎来了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的第一次全面修缮。设计团队力求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整合新旧区域、恢复环境格调”等多种方式,以延续其原有使用方式为目的,推动文物建筑的适应性再生。

关 键 词:文物建筑 功能延续 场景复原 新旧融合 

分 类 号:TU-87[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