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觅 冉津川 阮铄荃 胡静 顾尤嘉 赵小凡 陈炳力 明树人 李璟[1] 侯文光[1] CHENG Mi;RAN Jinchuan;RUAN Shuoquan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年第5期821-82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技术推广项目(沪卫中管〔2021〕7号)。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膀胱源性夜尿症的可行性及对特定腧穴红外辐射温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膀胱源性夜尿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脱落2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脱落4例)。针刺组针刺肾俞、中髎、中膂俞、会阳、三阴交穴,1周3次,每次20 min;常规治疗组采用包括α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抗利尿激素等药物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评分(OAB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夜尿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评分(N-QOL)及针刺组特定腧穴红外辐射温度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夜尿次数减少(P<0.05),PSQI评分降低(P<0.05),OABSS评分降低(P<0.05),N-QOL评分增加(P<0.05),且针刺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天枢穴红外辐射温度升高(P<0.05)。结论:针刺治疗膀胱源性夜尿症具有可行性,能够减少夜尿次数、改善储尿期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和夜间生活质量;并且能提高患者天枢穴红外辐射温度。
关 键 词:膀胱源性夜尿症 针刺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腧穴红外辐射温度
分 类 号:R246.9[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