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一兰 Wang Yilan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摘 要:本文从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引入中国传统戏曲文学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命题,分析传统戏曲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走向。戏曲在海外传播过程中,不应只重视舞台艺术的传播而忽视戏曲文学的传播。文章通过三个典型剧种的经典文学作品即元杂剧《赵氏孤儿》、昆曲《牡丹亭》、京剧《打渔杀家》的海外传播实例,分析戏曲文学作品进行海外传播时的变容与中西美学欣赏之共性,分层面阐释中国传统戏曲文学纳入“世界文学”范围之中的困难与原因。以众多案例说明戏曲文学即便天然带有封建传统思想基因,也是可以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可以做到跨文化传播交流,被世界所接受。最后论述戏曲文学的民族特殊性,回到歌德关于“世界文学”所提出的一个相对复杂的历史阐释空间。谈论戏曲文学世界化,意欲打开另外一个维度,“世界”赋予世界文学复杂甚至矛盾的面貌,而在日后“世界文学”不断被“世界”所捕获、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中,各种不同面相还会一再地呈现出来,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研究中的聚集之地,而中国独有的戏曲文学不应远离世界,这样一种文学形式需要平等的对话与传播,并且被接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