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刘城(译) 刘桂兰(译) William H.Nienhauser;LIU Cheng;LIU Gui-lan
机构地区:[1]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2]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3]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161-176,共16页
基 金:广西民族大学2023年度校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人文社科类)“文明互鉴视域下的倪豪士中国古典文学论著译介与研究”(2023SKQD35)。
摘 要:通过比较四种载叙唐代文人欧阳詹生平的文献可知,唐代的三种文学文献即韩愈的《欧阳生哀辞》与《题哀辞后》、孟简《咏欧阳行周事》的诗序以及李贻孙的《欧阳行周文集序》,是宋代官修《新唐书》“欧阳詹传”这一历史文献的重要源文本。以里法特尔(Micheal Riffaterre)的传记“三体系”理论观之,唐代的三种文学文献分别侧重于投射作者的自我关怀(道德体系)、呈现传主的常人本性(人性化体系)与赋予传主以卓越之能(主角塑造体系),而官方正史“欧阳詹传”则遮蔽了源文献的观点和叙事偏重。同时,三种文学文本通过“他者”之声所呈现的历史情境,与欧阳詹本人作品所折射的历史片段,相互应和而拼接出欧阳詹的生平图景,显示出文学文本作为作家生平传记源文献的重要性。所以,新批评理论中将文学文献与历史文献加以区分的做法值得进一步商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