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云 HU Yun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出 处:《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年第5期8-13,共6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基 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传教士文献中的四川农学知识译介研究(1868-1949)”(编号:SC23BS049)。
摘 要:Philip Wilson在Translation After Wittgenstein一书中重点探讨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晚期著述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相关启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尤其是其后期著述)彰显出特有的“知行合一”精神,其所创制的理论工具跳出传统的“理论桎梏”,既注重理论描写也注重生活实践,这种语言观极富想象力和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愿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理论范式指向日常生活,并不推进任何“理论”与“学说”,却体现为一种别样的方法或思想风格,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工具。同时,其哲学理论范式中的日常生活指向也与一段德国思想史中的“在家”隐喻叙事息息相关,体现出维特根斯坦语言观中注重“人本”之用的理念,无疑对当下或未来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大有裨益。
关 键 词:维特根斯坦 翻译(研究) 理论工具 Translation After Wittgenstein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