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倪润安 Ni Run’a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5期81-97,共17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摘 要:汉晋时期是郊祀制度形成、确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聚焦于汉晋郊祀祭坛的形制,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深入讨论其细节和特点,从长时段的角度观察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代至西汉元帝时期,天、地祭坛的形制和礼仪得到持续完善,郊祀制度的基本框架搭建起来了,但郊坛的地点不在都城近郊。第二阶段是西汉成帝至新莽时期,原来远在外地的天、地祭坛终于完成迁建长安城郊的过程,从而定型和命名为南、北郊。长安城南、北郊坛的形制比较繁复,都分为核心和外围两部分。第三阶段是东汉时期,天、地祭坛的成熟性表现在制度有增有减,突出了中心坛的地位和祭祀礼仪的标准化。第四阶段是魏晋时期,由于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不同,天、地祭坛经历了从曹魏郊丘分立到西晋郊丘合并的反复过程,仍回到东汉制度的基本框架。
分 类 号:K87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4[历史地理—历史学] K237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