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恙虫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建 翁翠莲 黄龙[1] 陈敏[2] 

机构地区:[1]福建省立医院南院重症医学一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2]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急诊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急救中心

出  处:《吉林医学》2024年第10期2424-2428,共5页Jili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究NLR对恙虫病(T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3例T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时或24 h内进行相关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病情况)、生命体征(体温、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血常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计算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结果,并且观察这些指标在入院后第3天、第7天的变化趋势。根据入院时患者病情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情低危组和病情高危组,比较两组中患者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白细胞(WBC)、PCT、CRP、Lac、APACHEⅡ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预测TD患者预后的价值,确定初诊时NLR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分为NLR≤最佳截断值组与NLR>最佳截断值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做两组患者生存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入院时NLR与PLR、WBC、PCT、CRP、Lac、APACHEⅡ、病情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以TD病情分级将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将Ⅰ级、Ⅱ级患者分为病情低危组,将Ⅲ级、Ⅳ级患者分为病情高危组,入院1周内病情高危组NLR、PLR、WBC、PCT、CRP、Lac、APACHEⅡ逐渐升高。入院时病情低危组NLR、PLR、WBC、PCT、CRP、Lac、APACHEⅡ低于病情高危组(Z=-4.412;Z=-4.873;Z=-3.379;Z=-4.482;Z=-3.407;Z=-4.421;Z=-2.446,均P<0.01)。入院28 d内,共有死亡患者4例。根据入院时NLR、PCT、Lac、病情分级预测TD患者28 d死亡的TD患者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886、0.820、0.881(均P<0.05)。以入院时NLR值的最佳截断值5.6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NLR≤5.6组与NLR>5.6组。K-M曲线显示与NLR≤5.6的患者比较,NLR>5.6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更高(Log-rank=7.453,P<

关 键 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恙虫病(TD) 预测价值 

分 类 号:R376.2[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