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创新型城市研究院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232-240,共9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大学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元宇宙赋能数智文旅虚实交互创新设计研究”(WK202300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南京实践研究”(23XZB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作为社会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非遗在构建文化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方式,重构了文化认同的生产范式与实践范式。个体、群体在非遗数字化传承中基于网络空间和网络共享,传承了文化价值,实现了自我认同、群体认同与文化包容。但数字化也带来了非遗文化的异化、简化、商品化以及非遗场景的割裂化与虚拟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文化内涵的丧失,甚至引发了人们对非遗的误解和误读。因此,应注重保持非遗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强对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传播,强化非遗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增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分享与实践合作,以共同应对非遗数字化保护过程中对文化认同的挑战。
分 类 号:TP399[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G122[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9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