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萍 吴文珍 徐嘉敏 刘书君 夏冰清 薛玉玲 李倩 杨小波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4年第9期2295-2298,共4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241138);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子课题)(SZ2021ZZ05,SZ2021ZZ050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揭榜挂帅”项目(A1-2606-23-415-111Z09)。
摘 要:目的构建中医湿证流行病学调查指标体系,为高质量的证候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专属工具,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方法参考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概念化-操作化的过程,通过核心小组专业分析、文献研究构建中医湿证流调指标集框架,以专家共识会议确定湿证流调一二级类目,在此基础上以穷举法初拟湿证流调指标集。制订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并对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为准。结果经过专家共识会议确定湿证流调的5个一级类目、13个二级类目,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湿证流调的77个指标,其中湿证发生学指标39个,湿证分布指标15个,湿证本体特征指标4个,发展演变指标15个,预后指标14个。结论中医湿证流调指标集研制过程中将湿证内涵和流调目标有机结合,运用德尔菲法获取并总结专家意见,受询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意见协调性较好,研制过程兼具专业性和科学性,指标集既能体现中医证候专业内涵,又能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
分 类 号:R241[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