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泰州225300
出 处:《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年第19期117-120,共4页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摘 要:目的探究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以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124例)和无效组(56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有124例患者术后5 d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下降≥1/3,有效率为68.88%,其余56例总胆红素水平下降<1/3,无效率为31.12%;无效组患者中胆道狭窄长度≥3cm、高位胆道梗阻、合并胆管结石、塑料类型支架占比均高于有效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狭窄长度≥3 cm、高位胆道梗阻、塑料类型支架、术后CRP水平升高、术后IL-6水平升高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OR=5.529、3.214、2.296、1.852、1.963,均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与胆道狭窄长度≥3 cm、高位胆道梗阻、塑料类型支架、术后CRP水平升高、术后IL-6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相关危险因素提供防治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 键 词: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道支架置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