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怡瑶 Li Yiyao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14期241-243,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文章通过剖析Fuse*工作室的《人工植物学》与Mat Collishaw的Alluvion这两件作品,展示人工智能如何与传统植物绘画融合,探讨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应用潜力,为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深入剖析这两个艺术项目,提炼其创作技法、艺术理念与技术实践,展示其如何超越传统,挖掘植物主题新潜能。通过分析这些实践,阐述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变革力量与新视觉美学的诞生,并以艺术家的作品为案例,探讨技术运用中的关键注意事项。结果:这两件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理念虽然截然不同,但都展现了对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新思考。无论是Fuse*工作室通过沉浸式声音影像装置对植物科学绘画的数字再创作,还是Mat Collishaw运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与传统油画技法交织呈现的Alluvion,均非简单地运用技术,而是深刻融入了对技术的思考,彰显了人类艺术家的创造力与主导性。结论: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能显著提升艺术创作效率,还能为传统绘画艺术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觉效果与批判性思考。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媒介,在概念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呈现了一个与人类常规视角截然不同的艺术世界。展望未来,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引领艺术形式实现更深层次的革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